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应当采用何种钢材?
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钢,应当是氧气转炉或者电炉冶炼的镇静钢。对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大于或者的等于540MPa的低合金钢钢板和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钢板,以及用于设计温度低于-20℃的低温钢板和低温钢锻件,还应当采用炉外精练工艺。压力容器的选材应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能、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工艺性能。
压力容器在何种情况下要做气密性试验?如何进行?
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者不允许有微量泄露的容器,应在耐压试验合格后进行泄露试验。
气密性试验应在液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对设计图样要求气压试验的压力容器,是否需要再做气密性试验,应在设计图样上规定。
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制压力容器,其试验用气体的温度不低于5℃。
压力容器进密性试验时,安全附件应安装齐全。
气密性试验所用气体应为干燥、洁净的空气,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
气密性试验压力应在图样上注明。
试验压力应缓慢上升,达到规定试验压力后保压30分钟。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泄露检查,小型容器亦可浸入水中检查。如有泄漏。修补后重新进行液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经检查无泄漏即为合格。
国家的技术法规是国家为保证压力容器产品的安全而设立的强制性法规,任何其管辖范围内的产品都必须遵守它的安全原则;技术标准是推荐性的,规定保证压力容器安全所相应的产品质量技术指标,但标准所规定的技术指标应该符合技术法规的安全原则,可以指导压力容器的设计、建造、检验和验收,是压力容器产品建造和贸易中的技术评价平台。因此,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应该是总体协调的,但在作用和其它方面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