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内部或外部承受气体或液体压力,并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密封容器。早期主要用于化学工业,压力多在10兆帕以下。合成氨和高压聚乙烯等高压生产工艺出现后,要求
压力容器的压力达100兆帕以上 。随着化工和石油化工等工业的发展,
压力容器的工作温度范围越来越宽,容量不断增大,有些还要求耐介质腐蚀。20世纪60年始,站的发展对反应堆
压力容器提出了更高的安全和技术要求,从而促进了
压力容器的进一步发展,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
压力容器主要为圆柱形,也有球形或其他形状。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多层式
压力容器,绕板式
压力容器、型槽绕带式
压力容器、热套式
压力容器、锻焊式
压力容器和厚板卷焊式
压力容器等。大多数
压力容器由钢制成,也有的用铝、钛等有色金属和玻璃钢、预应力混凝土等非金属材料制成。
压力容器在使用中如发生,会造成灾难故。为了使
压力容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设计先进、结构合理、易于制造、使用可靠和造价经济等目的,各国都根据本国具体情况制定了有关
压力容器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条件,对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等提出具体和必须遵守的规定。
压力容器检验:内外部检验:
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这种检验必须在停车和容器内部清洗干净后才能进行。检验的主要内容除包括外部检查的全部内容外,还要检验内外表面的腐蚀磨损现象;
用肉眼和放大镜对所有焊缝、封头过渡区及其他应力集中部位检查有无裂纹,必要时采用超声波或射线探伤检查焊缝内部质量;测量壁厚。
若测得壁厚小于容器小壁厚时,应重新进行强度校核,提出使用或修理措施;对可能引起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变化的容器,必要时应进行金相检验;高压、超高压容器的主要螺栓应利用磁粉或着色进行有无裂纹的检查等。
通过内外部检验,对检验出的缺陷要分析原因并提出处理意见。修理后要进行复验。压力容器内外部检验周期为每三年一次,但对强烈腐蚀性介质、介质的容器检验周期应予缩短。运行中发现有严重缺陷的容器和焊接质量差、材质对介质抗腐蚀能力不明的容器也均应缩短检验周期。
高温
压力容器:所谓高温﹐通常是指壁温超过容器材料的蠕变起始温度(对于一般钢材约为 350℃)。火力发电站的锅炉汽包﹑煤转化反应器﹐某些堆型(高温气冷堆和增殖反应堆)站的反应堆
压力容器等﹐都是高温
压力容器。高温
压力容器因材料的蠕变会产生形状和尺寸的缓慢变化。材料在高温的长期作用下﹐其持久强度较短时抗拉强度低得多。因此选择材料的主要依据是高温持久强度和耐腐蚀性。高温
压力容器的应力分析比较复杂﹐求理论解相当困难。现代实践表明﹐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是切实可行的。如果容器承受交变载荷(例如反复升压和)﹐还应考虑疲劳(见疲劳强度设计)和蠕变的交互作用。